当前位置: 首页
» 回忆 » 战争岁月

张瑞祥:63年前,一段惊心动魄的校史回忆

2018-11-08 15:50:22

张瑞祥:63年前,一段惊心动魄的校史回忆
发布日期:2015-09-09浏览次数: 16字号:[ ]

校友简介:张瑞祥,男,病理学教授、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1935年1月29日生。1953年8月提前毕业于热河省立医学校(承德医学院前身)六期一班,并选送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师资班学习,1954年8月回校任教。1956年8月,按河北省指示,学校派去唐山支援教学工作。文革“三支两军”期间,调入唐山地区公法军管会任法医,工作3年。1973年军管会撤销,调入唐山煤矿医学院任病理学讲师,病理主治医师,在唐期间曾于天津市人民医院、市中心妇产医院、天津医大附属医院脑科系进修学习临床病理,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院(协和)电镜细胞超微结构进修学习。先后脱职学习3年。1983年9月调回承德医学院。在职期间担任电子显微镜室兼病理教研室主任。病理教研室在1996年教学评估时被评为一类课程,全校重点学科。曾获“八五”期间“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”、“承德市优秀知识分子”、“承德市自然科学领域病理学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”、“承德市拔尖人才”、“承德市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承德医学院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教研室主任”等荣誉称号。社会兼职:河北省电镜学会副主委,河北省病理学会名誉副主委;承德市医学理事,市病理学会名誉主委;全国《电镜诊断专辑》编委。于2001年退休。

 

  1952年7月初,热河省立医学校(承德医学院前身)全校总动员,停课参加抗美援朝反细菌战、预防烈性传染病流行的大型活动。
    1952年7月,校领导传达东北局指示,要求全校师生参加抗美援朝反细菌战,五联疫苗预防注射。校领导精心组织,统一部署了此项政治任务。
    师生们按照热河省各县具体情况被划分为若干防疫组,确定了工作地点。然后学习了预防知识,学会五联疫菌皮下注射技术。每人发放了统一的防疫服装(裤子、上衣连成一体,袖口、裤口安了松紧带、深灰色布衣一件)。准备完毕,学校全体成员(包括校部工作人员和全体学员)分赴各自的县区工作地点,去完成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。
    我所在的六期同学们,由耿瑞兰(期干事)带队,奔赴热河省与辽西接壤的朝阳县、北票县(现在这两县归辽宁省管辖)。当时交通非常不便,我们搭乘一辆破旧大板汽车,用劈柴作燃料,走在去朝阳的山路和丘陵的路上,汽车上坡时,由于动力不足,车上的人都得下来,推着汽车上坡,时不时还要给汽车后轮打眼,下坡时同学们再上车。第一天走到平泉,第二天走到凌源,第三天才到朝阳。到朝阳后,又划分小组,我们小组共四人,由我任组长,具体工作地点是朝阳县六区(名字叫全顺合区)。该区辖8个自然村,由我们组负责(村子名称:雅鹿够、石片子……)。各村相距八到十几里路不等,各村之间被一些丘陵分割着。当时每组还配备了当地卫生所医生二人(这二人没干几天就不来了)。每组分配了注射消毒器械、铁桶装的酒精等消耗用品,用毛驴驮运。
    我们的工作具体安排:
    每个自然村工作一天,到村后首先发动群众,组织群众,向群众宣传细菌弹的危害,细菌弹里携带者跳蚤、蚊子、苍蝇等含有烈性传染细菌,它们会传染霍乱、鼠疫、恶性疟疾、斑疹伤寒、炭疽等烈性传染病。东北地区必须及早预防。因此,无论男女老少,都要积极配合,接受五联疫苗的注射,每人需注射3次,间隔7天再注射,使人群增强免疫力,避免烈性传染病的发生。
    每个村子完成注射后,我们需要携带着行李赶往下一个村子,每个村庄进行三次。全程大约40天,完成了宣传预防注射疫苗的工作。
    工作中曾经遇到的困难和险情:解放初期,一些群众思想落后,拒绝打针,需要逐个做耐心宣传说服工作,有的人家很穷,连出门的裤子都没有,不愿出门,尤其是妇女,有的因扎食毒品,双臂皮肤瘢痕成片,注射进针时非常困难。我们想方设法逐个做工作,完成任务。
    曾有一天晚上,老乡告知我们:有几个土匪进村骚扰。情况紧急,于是我们被另一个村带枪的民兵掩护,连夜转移到另一个村庄,脱险后继续工作。63年后的今天,每当想起那一夜,仍觉惊心动魄。
    另有一名同学叫马春甫,在执行任务中因酒精爆炸燃烧身亡,回来后召开了追悼会。
    附:当时六期同学均参加了这次活动,我能回忆起姓名的有:张文惠、龚淑贤、赵连科、王文汉、赵艳荣、周建新、贾振芳、槛秀、赵平等。

 

六期一班一组同学参加反细菌战出发前合影(中排右二为张瑞祥)

 

日本专家来我校电镜室参观讲学(右二为张瑞祥)

 

1988年9月,美国Golden教授来校电镜室参观讲学(后排右一为张瑞祥)

 

1989年8月全国电镜超微病理讲习班在我校举办

 

1992年在荷兰Masstricht大学参加学术会议

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